
薏苡的功效及研究现状
薏苡(adlay)又称薏仁米、六谷、药玉米等, 是禾本科薏苡属植物, 在中国、印度、越南、缅甸、泰国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日本等国家均有广泛种植。
薏苡多生长于荒野、溪涧、山谷等阴湿的地方, 株高1~1.5m, 花果期7~12月, 其种仁被称为薏仁、薏苡仁、薏米等, 呈长圆形, 颗粒较大, 直径4~6 mm, 腹面有宽沟, 质地坚实, 通体呈现白色或黄白色。
薏苡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保健品和中成药, 具有健脾、清热、补肺、祛湿、减肥等功效, 有“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”及“生命健康之友”的称号。
薏苡是一种营养丰富且均衡的谷物, 含碳水化合物65%, 蛋白质14%, 脂肪 5%, 粗纤维3%, 磷0.242%, 钙0.07%, 铁 0.001%, 其蛋白质含量远远高于小麦和水稻, 薏苡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, 不饱 和脂肪酸含量较高, 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75%。
20世纪60年代开始, 中外学者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, 得到了脂类、酚类、醇类、酸类、醛酮类、木脂素类、腺苷等化合物70余种。早期研究薏苡具有镇痛、解热、镇静等作用, 可以对离体心脏、子宫、肠管等器官产 生兴奋。
近年来研究发现, 薏苡提取物具有抗炎、抗肿瘤、免疫调节、抗病毒、降血糖等生理活性, 在临床上常用于肝炎、肠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湿疹、脚气等疾病的治疗, 以及胃癌、肺癌、直肠癌、鼻咽癌等疾病的预防, 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。
薏苡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植物, 极具开发潜力, 一方面, 其营养价值较高, 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粗纤维、多种必需氨基酸、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微量元素, 是典型的“绿色食品”, 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; 另一方面, 薏苡是我国传统中药, 薏苡具有镇痛、解热、镇静等作用,可以对离体心脏、子宫、肠管等器官产生兴奋, 且其提取物有抗炎、抗肿瘤、免疫调节、抗病毒、降血糖等多方面的活性, 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。
在食品应用方面, 以薏苡为原料研发生产的产品较多, 涉及方向范围较广, 主要包括日常常规食品, 功能保健食品以及药用食品, Chen等研究了薏苡乳酸菌饮料的生产工艺, 最佳参数为: 料液比 1:5(g/mL), 乳酸菌接种 0.1%, 42 ℃发酵 6 h,该饮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8.1%, 酸甜可口, 具有特殊的香味,各物理化学指标和感官指标均符合国标。
宋微等利用酶解和发酵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一种薏苡仁乳酸菌饮料, 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, 产品外观好, 口感佳, 可用做相关产品的研发。
赵小艳以玉米和薏苡为原料, 经过适当的比例调配, 研制出口感最佳的玉米薏苡仁复合饮料。
夏伟等发明了一种包含薏苡仁的口香糖,该口香糖由薏苡仁提取物,茯苓、薄荷、菊花提取物, 甜味剂, 胶基和香精制成, 各成分相辅相成, 临床研 究表明其具有较好的抑菌抗炎功效,可用于治疗牙龈炎和牙菌斑,具有显著的口腔保健效果。
徐葱茏等发明了一种薏苡仁中药饮片,由薏苡仁和食用油制成,该饮片细胞内的有效成分能迅速溶出, 具有临床降糖、降低刺激性、抗肿瘤等功效。
李志等通过正交试验, 确定了薏仁粉、低筋蛋糕粉、黄油、糖粉和水的最佳配比参数, 按此配方制作的薏仁饼干具有良好的口感的品质。
陆雅丽等以薏苡仁、面粉、鸡蛋为原料,确定了薏苡仁无铝沙琪玛的最佳工艺配方,产品具有薏苡的特殊风味。
王颖等筛选醋酸菌种,对薏苡仁进行发酵,优化发酵工艺条件,制成薏苡仁醋,产量为6.76 g/100 mL, 醋香浓郁,口感纯正。
此外, 近年来薏苡在美容养颜方面的价值也逐渐被发掘, 梁国坚研究发明了一种洗面奶, 由何首乌提取物、薏苡仁提取物、冬瓜子提取物、海藻酸钠等组分组成。该洗面奶不仅能够深层清洁污垢, 同时还能补水保湿,使皮 肤光洁弹润。
李宇琼以薏苡仁粉、绿豆粉、金银花、甘菊、蜂蜜为原料,研究发明了一种美白祛痘面膜,将5种原料功能活性相结合,使面膜具有抑制黑色素形成, 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作用, 且能滋润肌肤, 长期使用可以达到逐渐改善皮肤的效果。
吴映梅以贵州薏苡为原料, 研发了薏苡仁饮料和薏苡仁面膜这2种薏苡深加工产品。
(文章转自食品原料供需服务公众号,仅供学习参考,侵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