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浓缩蛋白、水解蛋白、分离蛋白……到底有何不同?
根据《GB 20371-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加工用植物蛋白》区分不同植物蛋白的类型吧。
1.植物蛋白
以植物为原料, 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(如水分、 脂肪、 碳水化合物等) ,蛋白质含量不低于40%的产品。
其主要产品有豆类(如大豆、 豌豆、 蚕豆) 蛋白、 谷类(如小麦、 玉米、 大米、 燕麦)蛋白、 坚果及籽类(如花生) 蛋白、 薯类(如马铃薯) 蛋白及其他植物类蛋白。
2.粗提蛋白
通过初级提取, 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(如水分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等) 而制得的产品。蛋白质含量在40%-65%。
3.浓缩蛋白
通过提取、浓缩、分离等工艺, 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(如水分、 脂肪、 碳水化合物等) 而制得的产品。 包括通过提取、 加热凝固等工艺制得的马铃薯凝固蛋白。蛋白质含量在65%-80%。
4.分离蛋白
通过提取、 浓缩、 分离、 精制等工艺, 去除或部分去除植物原料中的非蛋白成分(如水分、 脂肪、 碳水化合物等) 而制得的产品。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80%。
5.植物水解蛋白
植物蛋白经酶适度水解制得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产品。
6.组织蛋白
以植物蛋白为原料, 经挤压或纺丝工艺加工制成的、 具有特定组织结构的产品。
7.粗体蛋白、浓缩蛋白、分离蛋白的理化指标,见表2
2.1 产品名称应标注具体植物来源, 如: 大豆蛋白、 小麦蛋白、 玉米蛋白、 豌豆蛋白、 马铃薯蛋白等。
2.2 产品名称可标注具体的分类, 以大豆、 花生为例, 如大豆粗提蛋白、 大豆浓缩蛋白、 大豆分离蛋白、大豆组织蛋白、花生粗提蛋白、 花生浓缩蛋白、 花生分离蛋白、 花生组织蛋白等。
2.3 产品名称中可包含描述产品成型后物理形态的词语, 如: 颗粒、碎片、粉等。
2.4 植物水解蛋白名称应依据具体植物来源进行标注, 如: 大豆水解蛋白、 小麦水解蛋白、 玉米水解蛋白、 豌豆水解蛋白、 马铃薯水解蛋白等。
2.5 大豆蛋白产品应按照下列方式标识脲酶活性和安全性文字说明:脲酶活性为阴性;脲酶活性为非阴性(需加热灭酶处理后方可食用的产品) 。
(文章转自食品原料供需服务公众号,仅供参考,侵删)